erlang 开发防坑指南

原文 2015-02-12 23:25:02 发表于 CSDN,这里对以前写的文章做下收录。

任何语言在使用中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,erlang也是。这里整理下我遇到的一些问题,避免继续踩坑。说实话,“防坑指南”这个标题有点过于招摇,不过还是希望引起重视,避免在实际开发中重复犯这些问题。

'--' 运算与 '++'运算

1> [1,2,3,4] -- [1] -- [2]. 
[2,3,4]

算是erlang经典的问题了。这是从后面算起的,先算 [1] -- [2] ,得到 [1] 后被 [1,2,3,4] --,最后得到 [2,3,4]
 '++'运算也是一样的,也是从后面开始算起。

2> [1,2,3,4] -- [1] ++ [2,3,4].
[]

另外,以下这种情况也要注意,只会减去遇到的第一个元素。

3> [1,2,3,2] -- [2].
[1,3,2]

继续阅读erlang 开发防坑指南

erlang 判断导出函数问题

原文 2014-11-01 01:27:49 发表于 CSDN,这里对以前写的文章做下收录。

erlang 本身提供一个接口 erlang:function_exported/3,可以用来检查模块是否有导出函数,但是有时候这个接口无法正常使用。
下面重现一下这个问题:

1> erlang:function_exported(crypto,start,0).
false
2> crypto:start().
ok
3> erlang:function_exported(crypto,start,0).
true

注意:例子中并不是说一定要 crypto:start() 才能使用这个函数,只是说这个函数确实存在。
继续阅读erlang 判断导出函数问题

erlang 热更新实现分析

原文 2015-02-10 01:08:22 发表于 CSDN,这里对以前写的文章做下收录。

Joe Armstrong 在描述 Erlang 的设计要求时,就提到了软件维护应该能在不停止系统的情况下进行。在实践中,我们也因为这种不停止服务的热更新获益良多。那么 Erlang 是如何做到热更新的呢?这就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。

erlang VM 为每个模块最多保存 2 份代码,当前版本'current'和旧版本'old',当模块第一次被加载时,代码就是'current'版本。如果有新的代码被加载,'current'版本代码就变成了'old'版本,新的代码就成了'current'版本。erlang 用两个版本共存的方法来保证任何时候总有一个版本可用,对外服务就不会停止。

前言

为什么代码热更新时不影响进程运行?
为什么进程要使用外部调用(M:F/A)才能切换到新代码?
为什么可以同时使用2个版本的代码?
为什么只能一个模块一个模块热更?
....

我们总会有很多疑问,但一切的答案都在源码上。现在深入剖析下 erlang 热更新实现机制,相信你的疑惑可以找到答案。
继续阅读erlang 热更新实现分析

lua5.3 垃圾回收分析

前注

最近我一直在看lua gc,阶段性做一下总结。网上很多文章没讲明白,我也当弥补下这个问题。文章以我看的lua 5.3.6做分析。

lua 垃圾回收发展历程

5.0 及以前使用的是双色标记清除法,gc 过程会停止主程序执行,直到 gc 完成;
5.1 实现了增量式 gc,采用三色标记法,gc 过程分多步,与主程序交替执行;
5.2 实现了分代 gc,实际效果不理想;
5.3 移除了分代 gc;
5.4 重新实现了分代 gc

两种标记清除算法

标记清除算法,就是遍历所有对象,将还在使用的对象打上标记,遍历完成后,没有标记的对象就是垃圾对象,要清理掉。

所以,系统至少需要记录两个数据集合,一个是所有的对象集合,一个是还在使用的对象集合。在 lua 中,还在使用的对象集合包括了全局变量、 栈中对象、处于激活状态的协程等。
继续阅读lua5.3 垃圾回收分析

lua table怎么检查数据变了

为了缓解数据库压力,数据会缓存在lua table,满足频繁读写需求,再定时检查,发现数据变了则落地。

问题来了,lua table怎么检查数据变了?

table检查数据变了

答案很简单,使用 metatable,这里贴一个简单的例子。

-- db数据
db = {openid="openid_123", token="token_123"}

-- 缓存
cache = {}

setmetatable(cache, {
	__index = function(t, k)
		return db[k]
	end,
	__newindex = function(t, k, v)
		if k ~= "__dirty" then
			db.__dirty = true
		end
		db[k] = v
	end,
	__pairs = function(t, k)
		return next, db, k
	end,
})


for k, v in pairs(cache) do
	print(k, v)
end

cache.__dirty = nil
print("cache.__dirty", cache.__dirty)

cache.token = "token_456"
print("cache.__dirty", cache.__dirty)


执行结果如下:

> dofile("test.lua")
token   token_123
openid  openid_123
cache.__dirty      nil
cache.__dirty      true

问题到这里就结束了。

接下来,我们再提出一个问题,lua table如何检查子项为table的数据变了?
继续阅读lua table怎么检查数据变了